番茄小说

首页 足迹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> 銣绪簧旐觿儆第744章 新罗改

銣绪簧旐觿儆第744章 新罗改(2 / 2)

除了招收有读书潜力的种子之外,全作焕的书院还联合周围的几家书院,办了一家名为《新罗新说》的报纸。

新罗朝廷确实非常落后,并没有意识到报刊这种东西的重要性,并没有对《新罗新说》这份报纸有多大的警惕。

在新罗朝堂上的那些“大”人物,更喜欢阅读大唐的报纸,如今海运发达之后有人花费重金从大唐沿海城市购买各种报纸,然后高价卖到新罗来,在新罗金城的达官贵人那边是供不应求。

【鉴于大环境如此,本站可能随时关闭,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, 】

不过这些都是和普通百姓无缘的,《新罗新说》更像是一份市民阅读的报纸,因为价格低廉,阅读门槛很低,很快在新罗流行起来。

甚至在新罗的首都金城,每一期的《新罗新说》一印出来,就迅速抢购一空。

除了金城之外,《新罗新说》在另外两个城市也受到了欢迎。

一个是新罗南道最重要的港口仁川,在大唐强行租借了仁川之后,这座北方最优良的港口迅速发展起来,成了东北亚的物流基地,如今每天进出仁川港口的船只数量惊人,也迅速在仁川诞生了码头工人这个群体。

工人一起吃饭,一起干活,需要分工协作也需要结算工钱。

因为这些需要,有些工头有意无意的,举办了一些短期的识字培训班。

大唐规定在码头做工都要签订契约书和劳务合同,为了能够看得懂合同,也为了能够看得懂时间结算工钱和安排上班时间,工人们也会学着识字。

全作焕的老家距离仁川不远,他也敏锐的把握到了码头工人这个群体,他迅速带领同学们抵达仁川,在仁川码头边上开了一家书院。

全作焕的书院教学,主打的就是为期一个月的短期扫盲培训班。

这个举动大大受到了码头工人的欢迎,全作焕的声望日益提高。

而识字的码头工人也开始在闲暇的时候阅读报纸,一开始只是看三版四版那些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内容,逐渐的他们也开始关注新罗国内的时政。

和仁川对应的,在新罗的武州(后世光州),这里因为养蚕和缫丝行业的聚集,新罗朝廷为了增加贸易出口,从大唐引进了一些淘汰的缫丝纺织工具,在光州大半纺织业工坊。

这些纺织工进入工厂,也需要读书识字,和《新罗新说》遥相呼应,《武州时论》也迅速成为新罗第二大报纸。

等到新罗朝廷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后,金城百姓已经开始看上这两份报纸了。

就在新罗朝廷颁布报业禁令,禁止私人办报之后,一股汹涌的抗议浪潮汹涌而来。

返回首页 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!
热门推荐